招行向员工倒“讨薪”5800万,这事没那么简单 || 深度-前沿资讯
(资料图)
向员工追索扣回绩效薪酬这事看着新鲜,其实银行已经悄悄干了好几年了。
以招行为例,翻看其往年财报可以发现,2020年和2021年的财报中,都有提及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不过都是一笔带过,不像今年这样把细节都公布出来。 一位工作了十年的银行员工在知乎上表示,该制度其实几年前就开始内部实施,只是因为不良贷款与日俱增,变得越来越普遍,范围也越来越大了。 薪酬绩效追索扣回制度,原本只是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的人员。 现在只要和“贷款业务”沾边的人,都成了“对风险有重大影响”的员工。 银行对员工的“薪酬绩效追索扣回”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被扣绩效。银行在给员工发绩效时会预发绩效,例如季度考核时,在没有到季度底的月份,先按照平均数给员工提前发绩效,等考核数据出来后多退少补。如果绩效考核不达标,那么银行就会将多发的部分从该员工接下来几个月的工资里扣。 另一种情况就是因为不良贷款被扣罚绩效。银行做信贷业务总会有看走眼的情况,当放出去的贷款收不回来时,相关负责人就会被罚钱,一般也是从员工的工资里扣除。 至于扣罚的力度,不同性质的银行也不一样。据前述银行人士的说法,在国有银行,如果1000万贷款无法收回,直接负责人将面临6000元的处罚,管理责任人则处罚3000元。 而在股份制银行,处罚可能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另外,该制度在银行内部也变得越来越规范。有位自称是某银行员工的网友表示,这个制度确实在内部执行了有一段时间,只不过之前没有落实到劳动合同上。这次银行向员工讨薪的事情被曝出来后,其所在的银行又跟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 图片截自小红书。 “追索扣罚薪酬绩效都执行了好几年了,不知怎么的就突然被这么多人关注了。”不少银行员工在看到新闻后都发出类似的感叹。 银行向员工“讨薪”一事突然被广泛关注,媒体的炒作是直接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当下群众对跟金融业薪酬相关的问题本就比较敏感。 另外,这件事的热度, 跟招行自爆底细,首次把追索扣回薪酬绩效的详细数据在报表中公开也有关系。 随着银行 不良贷款规模的增长,以及各种各样与银行有关的理财产品的暴雷,银行向员工“讨薪”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 银行“追薪”的实际行动,至少可以让银行员工以后在发放贷款时,更尽职地审查客户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多考虑下这个贷款发下去收不回来的风险有多大。 对于那些之前拿了高绩效的银行工作人员而言,以被扣罚薪酬的方式承担责任,一点都不冤枉。 过去那些忽视风险不遗余力地违规发放贷款,或者推销高风险理财产品获得高收益的人,迟早要被“秋后算账”的。 银行向员工“讨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符合当下金融业“降薪潮”的趋势。 相比券商的普遍降薪,银行的降薪显得更有针对性。 银行高管薪酬下降最明显,根据各银行的财报显示,部分银行业高管薪资遭到腰斩。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4家股份制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下降幅度大于30%。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2022年管理层薪酬总额同比2021年,分别降低34.46%、34.68%、47.49%、50.15%。 追索扣回薪酬绩效,则是针对特定人员降薪的一种举措,既抑制了不合理的高薪酬,又不会误伤薪酬不高的基层员工。 而且这也是顺应银行业的监管趋势。 监管部门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追索扣回薪酬绩效”制度。2021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定。 去年8月份,财政部也强调金融企业应当制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 并明确适用于离职和退休人员。 可见,这是十多年前就有言在先的制度,现在只是全面执行和落实制度。 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已经有95%以上机构已制定并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 可以预见得是,以后银行向员工“讨薪”的情况将成为常态。-往期爆款-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