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历|虫鸣夏日㉛“米虫”是怎么“跑”到密封好的大米中的?
有一种“象”,“鼻子”长长的,向下弯曲,只喜欢吃稻米,不爱喝水。
【资料图】
你猜到是什么哪种“象”了吗?
米象,也称蛘子、牛子、蛀牛子、米虫、谷牛,是粮食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因喜食大米,有着长“鼻子”,被称作米象。
米象与赤拟谷盗、印度谷螟虽都为常见的粮食害虫,但不同于赤拟谷盗分泌有害的苯醌,印度谷螟有较为“疯狂”的破坏性,米象对粮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啃食粮食,造成粮食品质大幅度下降。米虫虽小,存活时间也只在20-50天左右。但雌性米象一次产卵约有500粒,在南方地区一年可繁殖5-7代。一年下来,啃食能力也是相当惊人的。
那这种“粮食蛀虫”是怎么进到我们的米缸里的呢?
米象属于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形态。米象在产卵时,用口吻啃开稻粒,将卵产在稻穗上。由于米象在稻粒中产卵化蛹,且会分泌黏状物封住米洞,肉眼难以观察到。因此,大部分时候,粮食中的米象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部孵化。
米象虽喜食粮食,却不喜欢“喝水”。米象和所有生物一样需要水分,但不会主动寻找水源。米象的身体结构较为特殊,主要通过食用粮食,将粮食中的水分消化为自身所用水分。加之米象本身非常“娇小”,活动消耗较少,“不运动”自然就没那么需要补水了。
如果生活中在粮食中发现米象,最好不要继续食用。但万一误食,问题也不太大,毕竟米象只是个“贪吃虫”。如想保存该粮食,可以采用晾晒或放干花椒的方式驱除米象。
【小名片】
米象,属鞘翅目象甲科米象甲属昆虫,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群集、喜潮湿、负趋光(背离光源运动)等特性,繁殖力较强。米象喜高温,最适温度为30-33°C;耐寒力较弱,气温低于5℃,成虫开始越冬。
文/于淼 图/千库网 智库/肖炜 设计/叶艳娜 统筹/周月桂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